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查看: 日期:2023-07-12 【字体: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7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

建设“1269”行动计划

(2023-2026年)

为深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制定《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简称“产业链现代化‘1269’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按照省委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以优势主导产业链为重点,以高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强化布局协同、龙头引育、创新引领、链群融合、要素聚焦,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增强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主要目标

到2026年,力争实现产业链现代化“1269”目标,即: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钢铁、航空、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现代家具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电子信息、铜基新材料、锂电和光伏新能源、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航空、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6个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三、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安全发展。深化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以创新驱动引领产业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提升重要领域关键技术、关键产品自给能力,增强发展安全性。

——坚持链群融合、扬长补短。坚持以链壮群、以群强链,促进链内、链间、链群协同发展。立足比较优势,聚焦短板弱项,系统推进强基础、固优势、补短板、锻长板,畅通产业链循环。

——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产业链能级整体提升。聚焦若干重点领域实施攻坚,积极推动一批优势细分产业链实现突破。

四、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12条重点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链。坚持整机和终端产品与基础材料、元器件联动,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一体发展,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聚力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虚拟现实(VR)、印制电路板(PCB)等细分产业链,培育集成电路等先导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2万亿元。

有色金属产业链。坚持智能化、低碳化、集群化方向,前端强化矿产资源战略保供、中端提升冶炼和再生金属回收利用等工艺技术水平、后端延伸提升精深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战略资源保供和高效化利用,聚力发展铜、钨、稀土等细分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万亿元。

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方向,强化整车、整机与材料、零部件协同,创新引领与应用牵引并重,聚力发展汽车、电线电缆等细分产业链。鼓励各地依托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培育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8000亿元。

新能源产业链。坚持多元互补、有序开发,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强化资源战略保障,提升资源绿色供给、综合利用水平,有序推动产能放大,聚力发展锂电、光伏等细分产业链,培育氢能、钠离子电池和其他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7000亿元。

石化化工产业链。强化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安全发展,坚持产品高端化、资源节约化、生产清洁化、制造智能化,积极推进炼化一体化延伸,聚力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氯碱深加工等细分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4500亿元。

建材产业链。坚持绿色化、高端化、多元化、集群化方向,强化与建筑、装配、装饰等中下游应用端联动协同,聚力发展水泥、建筑陶瓷、玻纤等细分产业链,培育绿色建材、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新兴成长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4500亿元。

钢铁产业链。坚持高端化、低碳化、数字化方向,着力强化资源战略保供,优化物流渠道,推进工艺装备升级,实现绿色低碳高效发展,进一步调优产品结构,聚力发展优特钢,积极拓展钢铁制品。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500亿元。

航空产业链。坚持先进技术融合转化,强化整机、发动机、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联动发展,聚力发展教练机及直升机、民机、无人机等细分领域,协同提升航空服务、运输和临空经济发展,着力构建制造、运输、服务、临空经济“四位一体”产业体系。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500亿元。

食品产业链。坚持绿色、安全、健康、便利方向,强化种养、加工、仓储配送联动,聚力发展肉制品、禽畜制品、地方特色食品、预制菜等细分产业链,鼓励各地依托产业基础和龙头企业,打造细分领域特色优势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

纺织服装产业链。坚持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方向,以产业承接、自主创新、数字转型、品牌建设为发力点,聚力发展服装、棉纺、化纤、产业用纺织品等细分产业链,支持各地细分领域特色产业链升级发展。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600亿元。

医药产业链。坚持药品与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布局、项目招引与孵化培育并重,支持重点区域创建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强化产医互动,提升服务效率,聚力发展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医疗器械等细分产业链,构建“医药+”融合发展格局。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500亿元。

现代家具产业链。坚持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融合化方向,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聚力发展实木家具、金属家具、教育装备(校具)等细分产业链,支持南康家具产业集群加快向现代家居延伸。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

(二)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南昌、吉安、赣州、九江等为主阵地,充分发挥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的集聚带动效用,提升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电及通信、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吉安电子信息和信丰数字视听等产业集群水平,支持上饶、宜春、新余、萍乡等地特色细分领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产业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

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以鹰潭为核心,上饶、抚州、赣州、南昌等为主阵地,进一步增强“世界铜都”品牌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鹰潭市余江区、贵溪市、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饶市广信区、横峰县、铅山县,抚州市东乡区、临川区、金溪县,赣州市瑞金市等地铜冶炼及加工、铜基新材料制造、铜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等环节和领域技术工艺水平和集群能级,引导产业集群协作融合、一体发展,着力打造以鹰潭为核心,区域优势竞合、协同联动的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

锂电和光伏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宜春、新余、上饶等为主阵地,壮大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锂电和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光伏等产业集群规模实力,积极培育沪昆新能源产业带,增强集聚效用,带动赣州、南昌、九江、抚州、吉安等地细分领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做精做强,促进新能源制造、应用和储能一体化发展,构建多元化新能源产业格局,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锂电和光伏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

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以赣州、九江为核心,联动南昌、宜春、吉安等地,以推进赣州国家级稀土新材料及应用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为牵引,进一步提升龙南、大余、崇义、修水、武宁、靖安、吉安、赣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打响“中国稀金谷”品牌,着力打造赣州、九江“双核”引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钨和稀土金属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

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南昌、景德镇为核心,联动吉安、宜春、九江、上饶、赣州等地,用好国家航空产业发展和低空空域开放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抢占产业新赛道,深度参与全球航空制造业分工合作,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等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南昌、景德镇“双核”引领,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

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以九江、景德镇等为主阵地,联动赣州、宜春、抚州、吉安、上饶等地,支持九江培育千亿级炼化一体化产业集群,提升永修有机硅、乐平精细化工、新干盐化工、会昌氟盐化工等产业集群能级,推动化工新材料企业集聚发展,着力打造炼化一体化和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

五、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行动,推动链长制协同高效运转。进一步健全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省级层面由省政府省长担任总链长,省政府其他省级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探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与链主常态化互动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联动链上企业及时向链长反映重大发展诉求。推行“链长+园区”工作模式,链长指导市、县、园区融入全省产业链布局,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县、园区集中资源力量推进本区域产业链项目建设、企业培育、招商引资、补链强链,打造产业集群。推行“链主+基金”工作模式,组建省产业链发展基金,开展基金大招商、招大商;探索建立“产业链+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鼓励链主企业强化资本带动,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推行“链主+平台”工作模式,支持链主企业联动链上企业完善技术、服务等平台体系,推动各类产业链创新机构和平台市场化运营,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链。

(二)实施规划布局引领行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全省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全省产业链研究,推动各地依托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特点,明确产业链发展主阵地、协作区功能定位,制定实施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举措。深化园区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发展实体经济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强化区域分工和优势互补,推动具有产业链上下游和周边配套协作关系的市、县、园区一体化定位、差异化发展,打造一批跨区域的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引育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强化招大引强,动态优化更新产业链“四图五清单”,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100强和知名企业,积极招引“高大上”“链群配”项目,培育产业链群。建立重点培育清单,一企一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链主企业。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独角兽”“瞪羚”企业,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支持优质企业加快上市。鼓励中小微企业融入龙头和链主企业协作配套链条,形成产业链企业协作共同体。

(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推动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发挥作用、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实施产业链数字赋能行动,分类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园区数字化转型,支持建设产业大脑。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业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促进产业链绿色发展,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大力开发和推广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和材料,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支持企业运用安全工艺、技术、装备,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五)实施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促进产业链群协同发展。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引进和培育链主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细分领域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群链式化发展,梳理编制集群产业链图谱,一群一策畅通集群内部产业链微循环。深化产业链链间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对接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一批产销、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推动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钢铁等原材料类产业链与装备制造、消费品和电子信息等中后端应用类产业链融合。融入全国、全球产业链布局分工,深化开放合作,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探索建立关键重要领域备份系统。

(六)实施资源要素精准聚焦行动,优化产业链发展生态。强化政策聚焦,各地、各部门要围绕产业链现代化“1269”行动计划,制定实施财政、税收、教育、科技、金融、就业创业、人才引育等支持措施。强化要素聚焦,综合运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产业链现代化指数、产业集群先进性指数和企业“亩均论英雄”等评价结果,合理配置资金、土地、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推进“赣服通”“赣政通”迭代升级,落实“一网选中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惠企长效机制,发挥省领导联点、驻企特派员等机制作用,积极帮扶服务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困难。发挥各类行业组织作用,促进产业链自主发展、规范发展。

六、组织实施

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产业链推进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抓紧研究建立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工作成效考核评价体系,编制发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产业链现代化指数和产业集群先进性指数等评价指数体系。省直相关部门要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重要范畴,省统计局要研究建立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各地要建立相应的产业链推进工作机制,树立“全省一盘棋”意识,形成抓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合力。各地、各部门要将支持产业链发展工作成效纳入本地、本领域年度考核范围。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


附件:1. 江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2江西省有色金属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3江西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4江西省新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5江西省石化化工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6江西省建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7江西省钢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8江西省航空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9江西省食品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10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11江西省医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12江西省现代家具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附件8

江西省航空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进一步提升航空产业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着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省航空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国家支持航空产业发展、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等重大机遇,紧紧依托产业基础优势,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强链延链补链,提升航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主要目标。到2026年,全省航空产业链营业收入力争达到2500亿元,形成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为重点,以吉安桐坪、九江共青城、赣州南康等地为支撑的“双轮驱动、多点支撑”产业空间格局,构建集航空制造、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着力将江西打造成为全国教练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等研制生产的核心基地,全国领先的民机生产试飞、航空配套、大部件装配乃至总装的重要基地,国家通航产业发展的示范基地,航空应急救援装备制造运营综合示范基地。

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按照“四大基地”的发展定位,依托已有基础优势和产业布局,坚持航空制造、民航运输、航空服务、临空经济“四位一体”体系化发展,重点推动教练机、直升机、大飞机、通用航空、无人机、临空经济、新兴赛道6大领域强链延链补链,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及各地市产业布局为支撑,重点打造南昌、景德镇航空先进制造及运营服务集群,支持赣州、九江、吉安、上饶等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一)教练机、直升机产业。把南昌、景德镇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教练机、直升机高端整机装备及航电、机载、发动机等新型配套装备研制基地。在已有国内整机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教练机、直升机国际出口。抢抓国家航空产业优化布局契机,推动新型教练机、直升机等新项目立项及批产,积极承接高端航空装备的生产项目。

(二)大飞机产业。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进一步拓展21世纪先进支线飞机(ARJ21)、C919等制造能力和制造份额,加快推动C919大部件批产和CR929复材机身研制,逐步承接大飞机总装制造。提升国际航空转包能力,加快推动国际主流干线飞机机体制造等转包生产,支持更多国产ARJ21、C919飞机在赣开展商业运营,推动争取更多大飞机制造、运营产业链在南昌集聚。

(三)通航产业。以南昌、景德镇为核心,其它设区市为支撑,积极做旺通航运营、应急救援和“通航+”等消费市场,持续做大江西通航运营市场,以通航运营业促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打造通航产业聚集高地。利用已有研制优势,加大招引力度,加快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新型通航飞机,牵引带动发动机、机载配套产业发展,提升本地配套能力。

(四)无人机产业。国家布局方面,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景德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重点支持发展各类巡防、侦查等无人机产品。市场化运作方面,建成以南昌、景德镇、赣州、吉安为核心,多地市为支撑的“4+N”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农林植保、物流、应急救援、消防等工业级无人机,加快布局发展垂直起降无人飞行器、飞行汽车等无人机新赛道。以无人机整机带动零部件配套、运营服务在江西各地集聚发展。

(五)临空经济。以南昌临空区为核心,着力提升民航运输能力,争取更多航司客运及货运飞机来赣运营、过夜经停,争取更多航权航线开放,加快发展航空货运、高端商贸、航空维修、客改货等临空高端业态。以南昌、景德镇、吉安为重点,大力发展通用航展、飞行表演等会展服务,做大做强会展经济与产业招商。

(六)新兴赛道。以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承载,以建设江西民机试飞基地项目为契机,全力打造国家级商用试飞试验及发动机改装维修基地,2025年形成试飞试验能力,逐步拓展航电机电等机载设备试飞试验业务。以宜春等地为核心,支持开展高能量密度锂电等航空动力系统研发,做强航空锂电等新能源动力产业。引进知名改装企业,培育多家本地企业获得大型商用飞机、发动机改装、拆解、维修资质,发展航空维修新兴产业链。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行动。

1做强航空制造。发挥航空龙头领航企业引领作用,加大链主企业培育认证力度,促进整机制造与关键配套协同发展。争取国家部委和航空央企支持,在江西新增自主公务机、大吨位直升机民用型、无人直升机及高端航空装备项目等增量布局。全面提升国产民机生产能力,争取ARJ21制造、C919飞机完工交付、民机客改货项目落户南昌。以建设江西民机试飞基地项目为契机,推动中国航发集团落户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制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户一批通用飞机、无人机、航空新业态、国际转包、先进材料、机载设备、改装维修、航空锂电等高附加值项目。

2发展民航运输。争取更多航司客运及货运飞机来赣运营、过夜经停,鼓励打造大众化、高品质的江西航空品牌。积极推进更多国产ARJ21、C919飞机在江西运营,打造国产民机“江西模式”。争取中国民航局的支持,加密国内干线航线,增开国际航线。做大做强基地运营公司,扩充定期航班航线,提升航空运输能力。

3延伸航空服务。支持打造国产民机服务保障中心。推进在国家职业教育虚拟仿真示范实训基地建设航空职业技能实训中心。鼓励高等院校和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培训设备、技术和管理,积极开展飞行、机务、航务等业务培训。推动飞行执照培训机构拓展通航培训业务。依托中国航空产业大会、南昌飞行大会等品牌,做大做强通用航展、飞行表演等会展经济。

4打造临空经济。以南昌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航空物流、临空商务、总部经济、跨境电商等临空指向型产业和关联产业。加快推进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区域性智慧空港物流中心建设,利用“航空+”多式联运,大力发展物流货运、快件集散、高端贸易等业态,规模化运营进境业务。支持赣州、宜春等地建设临空经济产业园,发挥赣州黄金机场、宜春明月山机场等有一定规模的机场对地方经济的辐射作用,培育壮大机场周边临空指向型产业和临空配套产业,与南昌临空经济区相互补充,构建“一核引领,多点带动”的发展格局。

(二)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1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揭榜挂帅”的形式,在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等专项中,重点加强航空重大型号、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工业级无人机、工业级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装备、中高端机床、航空锂电动力、试飞台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一批产业核心技术。

2做强航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联合央企、大院大所等单位,建设航空中小型发动机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新型研发机构。做大做强省航空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创新体系。

3加快产业数字化创新。实施航空产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加快建设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支持相关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集成应用创新,牵头搭建航空产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提升数字化设计、制造协同和服务保障能力。对接国家、航空工业航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进实施智能制造标准。

4深化航空协同创新。全面推进航空协同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动先进技术产品双向转化和推广应用。分类推进航空重点实验室、试验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资源向民用领域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航空协同创新中心。

(三)实施产业平台升级行动。

1筑牢产业承载平台。进一步完善南昌航空城、景德镇航空小镇等产业承载平台,加快建设一批教练机、直升机、大飞机及通用飞机的研发设计、总装集成、配套生产、试飞试验厂区。加快南昌瑶湖、吉安桐坪、九江共青城等航空小镇建设,打造宜游、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发展集聚区。

2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提升民航江西审定中心的能力,加强审定技术创新,进一步突出服务产业重点型号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引导和鼓励航空产业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为航空重点项目的研制及产业化提供支撑保障。

3做实产业投融资平台。发挥全省现代产业基金作用,积极引导国有资本、社会资本,加快设立航空产业基金。加快提升资本运作和经营管理水平,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更好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

(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1完善民航运输网络。大力推进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三期、赣州黄金机场T1航站楼改造、宜春明月山机场二期、上饶三清山机场、景德镇罗家机场等改扩建项目,全面建成瑞金机场,加快推进新建抚州机场相关前期工作。加强干支通航线网络建设布局。争取国家支持,加密国内航线,增开国际航线和国产民机优质航线。

2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全省通用机场建设,持续完善直升机起降点。充分利用低空空域改革试点拓展成果,加快推进全省低空空域开放。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专用码头建设,为国产大飞机、国际主流客机转包运输和批产提供保障。

3保障试飞试验需求。加大南昌瑶湖机场开放力度,把瑶湖机场建设成为国内重要改装试飞基地和省内重要的通航运营基地。进一步保障南昌瑶湖机场试飞空域使用需求,为改装试飞基地远期建设、争取CR929宽体客机试飞任务奠定基础。

(五)实施通航市场培育行动。

1培育通航公共服务市场。加快研究落实政府购买通航服务统一平台,提升购买服务执行率。继续推动各设区市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加快医疗救护、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领域通航市场培育,加大警务、救援、植保、道路巡查、物流等市场开拓力度。

2拓展通航消费市场。积极拓展“通航+旅游”“通航+运动”等新兴消费市场,支持通航运营、旅游等企业合作开发通航旅游线路和产品,积极发展热气球、滑翔、跳伞等航空运动。积极拓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持续开展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鼓励省内外通航运营企业加强合作,完善发展“一小时交通圈”通勤航空。

3建设通航服务保障基地。加快建设通航固定运营基地、维修机构以及飞行服务站,完善提供航油加注、飞行计划和航空气象等综合服务。重点推进在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南昌航空城以及其他机场建设通航固定运营基地(FBO)、专业维修站(MRO)等。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省航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各项重大事项。建立健全调度推进机制,定期调度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进展情况,加强相关工作督导。

(二)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统筹省级财政资金,围绕航空关键技术研发、产品结构优化、产业平台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支持航空产业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突出问题,统筹提供用地、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

(三)加大政策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和投融资基金平台加大对航空企业的贷款及投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航空企业发行股票和公司债券。推动航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费补偿等政策落地见效。

(四)扩大开放合作。深化与国家部委、航空央企、航空院所合作,推动相关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实施。推动航空企业主动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深化与国内外航空企业合作,积极储备一批具备重大发展前景的产业合作项目。

(五)加强人才引育。支持航空领军人才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大力引进和培育航空高端人才,鼓励省内航空特色院校大力招引“高精尖”人才,加强省内职业技院校建设和航空技能人才培养。